
新户镇万亩黄河口对虾设施养殖示范园里,工人正在捕捞南美白对虾。
在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万亩黄河口对虾设施养殖示范园的小拱棚里,随着王新利的抄网推进,大群个大鲜活的南美白对虾欢腾着跳出水面。“在这里出一棚虾我能挣260元,一上午我能出四到五个棚。”家住附近郭局村的王新利开心地说道。

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

唐山客户在往冷藏车上装虾。
这些活蹦乱跳的大虾,装筐过秤后,随即被装上了冷藏货车。撒上碎冰块,收虾的唐山客户王先生打开了话匣子:“这儿的虾,质量好,产量高,很受我们唐山人的喜欢。往回走的路上,我还会顺道给天津的客户送货,他们也是抢着要。”
“南美白对虾养殖通常2名技术员加4个当地工人一组,管理40个棚。两名技术员拿养殖收入的1成提成,喂料工人每个月工资也有5000以上。我们一期工程4800个养殖棚,一下子就能解决600个人的工作。” 示范园项目经理赵新伟说道。

工人将捕捞的虾装筐外运。
“小棚虾”养殖拱棚面积小,抗风能力强,内部环境稳定,控温和水质调节都方便,成为继大田虾和工厂化养殖外的第三种水产养殖模式。“小棚虾”每年可养殖南美白对虾2茬,每茬产量在1500斤左右,年纯利3万元以上。
“示范园占用了我们奇古村的部分盐碱滩地,每年给村里42万元的承包费,每个村民每年能分红3000多块钱。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挣钱了,剩下的60岁以上的村民还能在家门口的示范园打工,成了挣工资的工人。”7月15日,奇古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孔凡华介绍道。
近年来,新户镇以满足对虾养殖技术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整合沿海滩涂,集中流转发包,引进浙江等地客商建设“小棚虾”养殖示范园。示范园规划面积10000亩,其中一期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开发面积4000亩,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年产南美白对虾6000吨。
“小棚虾”养殖过程中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大大减少了养殖尾水排放,降低了病害侵入风险,还可实现反季节销售,改变了水产养殖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为河口区延长对虾产业链条、突破对虾加工提供产品保障,真正实现了科学养殖、规模经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巴晓霞 侯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