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犊牛一般是采用母牛带犊的方式进行自然哺乳,而奶用犊牛一般是采用喂奶的方式进行人工哺乳。哺乳的过程可大体分为初乳哺乳期和常乳哺乳期,初乳一般是指母牛分娩后7天内产的乳汁,常乳则是指分娩8天后的乳汁。

1、初乳哺乳期
初乳不仅为犊牛提供了母源抗体而且能够为犊牛肠壁提供保护,像黏膜一样附着在消化道壁上可以有效的阻止细菌进入犊牛体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犊牛的免疫力。初乳中所含干物质是常乳的2倍,犊牛所必须的蛋白质、乳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均能在初乳中获取。此外,初乳可以促进皱胃分泌大量的消化酶,促进犊牛胃肠道功能的发育。
在饲养管理方面,初生犊牛应在出生1h内喂足初乳,出生12小时内要喂够4L的高质量初乳。这是因为犊牛出生后6小时内对初乳的吸收最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犊牛对初乳的吸收率逐渐降低。初生犊牛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和需求量在出生后0.5小时达到巅峰,而后逐渐下降,而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是十分丰富的,如果饲喂初乳的量不够或者初次饲喂时间已经大于一天, 这时犊牛已经基本完成“肠闭合"而不能再吸收初乳中的母源抗体,犊牛就会因免疫力不足而产生各种疾病。实践证明,断奶前的犊牛死亡50%以上是因为没有及时的获得母源抗体,或者是获得的初乳量不足。

目前,人工哺乳可采用专用的犊牛初乳灌服器,这个设备可以直接将初乳送入皱胃中,避免犊牛自然哺乳时发生的呛奶等现象。初次灌服初乳后,应让犊牛尽可能安静,尽量避免大幅度的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初乳能够较好的吸收网。使用冷冻初乳饲喂犊牛时,应先将冷冻的初乳置于4℃冰箱内缓慢解冻,当初乳变为液体后再用37℃水浴锅将初乳加热到37℃左右后再饲喂。或将冷冻的初乳直接放入50℃水浴锅中加热,再冷却到37°C左右饲喂。解冻初乳的温度不得高于50°C ,以免破坏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过高温加热后的初乳饲喂犊牛易使犊牛患口腔炎和胃肠炎等疾病.犊牛出生2~7天,初乳的饲喂量应在体重的10%左右,饲喂频率为3~5次/天,过多会使犊牛吐奶。
2、常乳哺乳期
犊牛从出生第八天起转为常乳哺乳期,这时犊牛的瘤胃和网胃迅速发育,消化方式也逐渐从单胃消化转变为复胃消化。除母牛带犊的自然哺乳外,犊牛初乳期转常乳期的饲喂应当是初乳-常乳-混合乳逐渐过渡,而不应该一次性变更,以防引起犊牛应激。饲喂常乳时首先要保证常乳的质量,不能将已经变质的乳汁饲喂给犊牛,也要注意提供乳汁的母牛是否患有乳房炎,如果确定该牛患有乳房炎则需要更换供乳母牛,为犊牛提供健康的乳汁。
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饲喂量的掌控,14日龄以内的犊牛一般喂奶量占体重的10%,14~28日龄的犊牛喂奶量占体重的12% ,28~42日龄的犊牛喂奶量占体重的11%, 49日龄后逐渐减少喂奶量并为犊牛提供优质的开口料进行补饲。

其次,在饲喂常乳时要控制常乳的温度,温度太高会使乳汁凝固变质,而且犊牛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过热的乳汁会造成犊牛消化系统黏膜受到损害;过冷的乳汁则很容易引起犊牛的腹泻。最后,饲喂常乳应当定时饲喂,且每次间隔时间差距相近,如饲喂2次则间隔时间在8小时左右,如果间隔时间过短犊牛还没来得及消化就又补充了新的乳汁,会引起犊牛消化系统紊乱而且容易发生吐奶。间隔时间过长犊牛因饥饿而暴食,乳汁容易误入瘤胃,使犊牛发生腹泻。
犊牛的哺乳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只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让犊牛更好的发育,才能让犊牛表现出更高的生产性能,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犊牛的哺乳期饲喂应当尽可能的精细化,目前已经有犊牛精确饲喂装置等先进技术可以帮助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完成犊牛生理信息获取以及个性化制定犊牛的饲养方式和饲喂量等工作。这样的设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养殖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人员饲喂过程中的误差和失误,这些设备的问世也给很多养殖场带来的新的养殖模式和思路。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